社會研究法第十二堂之二

社會研究法第十二堂之二

量化研究           |   質性研究

名稱

Quantitative Research     Qualitative Research

邏輯(邏輯模式)

演繹法(理論導向)   歸納法(觀察導向)

Logic of justification    Logic of

檢證邏輯(驗證舊的知識)發掘的邏輯(尋找新的東西)

認識論及方法論的立場

認識論

實證典範         詮釋

 

(相信以客觀性做為    (互為主體性,好的知識

知識的評斷標準 好知識  可以啟發新的討論)

不以人而異 由他人(學  可具有草根性 引起共鳴

術社群)可檢視

 

批判典範

(能動性)

 

 

方法論

通則式取向:       個殊式取向:

普遍法則(異中求同)    強調獨特的案例

Nomothetic approach     Ideographic

但研究很淺

局外人取向:       局內人取向:

客觀意義                   強調主觀意義

超乎當事人的時空範圍

定位當事人的行動意涵

(例如一些戲劇的脈絡

採用一般傳統的故事 一

個行動牽涉甚廣)

研究目的

解釋(找尋因果關係)               探索>描述>解釋

>描述

>探索

研究時間

橫斷性多過於縱貫性   縱貫性>橫斷性

(空間換取時間)        人多時間少

單位

宏觀                  微觀

抽樣

EPSEM隨機抽樣       非EPSEM

(equal probability

of selection method)

機率公平

機率獨立

大樣本                小樣本(研究很深)

一段式抽樣            多段式

抽樣與分析之          (sequential sampling

間隔絕               依序抽樣)

抽樣分析來回交替

抽樣與分析交替(輪替)

測量特徵

操作化(抽象à具體)      概念化(具體à抽象)

測量品質

信度好 效度普通         信度普通 效度好

測量工具

結構型問卷              無…….(開放式問題)

(封閉式問題組成)

測量方法

訪談法:調查研究法        訪談法:深度訪談法與焦點團體法

(結構型訪談        (無結構型訪談)

依照既定程序

由訪談員主導)

觀察法上:實驗法           田野法(自然情境下觀察)

(在控制的情境下進行觀察)

單案法(實驗法的延伸)

其他:次級資料分析法       其他:行動法(干擾)對人亦對事

(研究者與研究對象隔絕而不會干擾)    研究者與研究對象要溝通

害怕有霍桑效應

(對事不對人)

分析方法

Page 44

 

 

Page 38

八 質性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一) Kirk and Miller(妥協派 名字可背下來)

1. 質性研究的信度

(1)

狂想信度(模仿庫李信度的精神-要求所有題目有高度同質性)

對不同個案持續不斷地採用同一種應對方式。

(2)

歷史信度(模仿再測信度)

指不同時間所測結果的相似性。

(3)

同步信度(模仿副本信度)

在同一時間內不同研究者(找另一個研究者(田野研究者)(針對當事人)做副本)

產生相似結果。

2. 質性研究之效度(Kirk and Miller)

(1) 明顯效度(模仿內容效度)

指測量工具與觀察現象有非常密切的結合(如研究賽夏族矮靈祭採用錄影

錄音或文字記錄)。

(2) 工具效度(模仿校標效度)

只利用某一測量工具所得到的資料與另一個被證實有效的工具所測得的資

料相當接近。

(3) 理論效度(模仿構念效度)

指所蒐集的資料與研究所根據的理論架構相呼應(研究結果符合既有理

論)。

(三) Lincoln and Guba(架構很有價值)

Page 40

以表格之四種為主

量化研究與質化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比較 (Egon Guba)

  質化研究 量化研究
  可信性(Dependability): 指資料真實程度(不在乎因果關係)。 內在效度: 控制不相關變項可能對研究結果產生影響。
  遷移性(Transferability):研究者文字論述要能如實描述出蒐集的資料(由田野實驗)­文字。 外在效度: 研究結果可以推論到外在現實世界的可能性

數學。

  可靠性(Credibility): 研究者如何蒐集到可靠的資料,並加以有效地運用。研究者的發現不會隨著時間而異(延長田野時間,日久見人心) 信度(改成內在信度): 測量工具測量的結果,可以不斷地被重複測量,且具有一致性,穩定度相當高。同一個研究者可以在不同時間得到相同結果。
  可確認性(Confirmability): 不同研究者在同一時間可獲得相似結果。 客觀性(外在信度): 研究過程對研究資料的蒐集不會因研究者個人主觀價值評斷而扭曲。

 

Page 41

Page 42

內在信度與外在信度

 

Page 46

Neuman

1.     量化研究與質化研究的資料分析之比較

(1)  相似性

a. 皆包含推論

b. 皆包含公開的方法或過程

c. 皆包含比較

d. 接努力避免錯誤

(2)  相異性

a.      資料分析方法並未標準化-不能預測質性研究能出現何種結果

b.     資料分析的時機-資料分析與蒐集(這裡的資料蒐集就是抽樣)交替

c.      資料分析與理論的關係: Gerry Rose將質的研究稱為理論建構的研

究(發現的邏輯),量的研究:稱為理論檢定的研

究(檢證的邏輯)

抽象化的程度: 質化分析更接近原始資料和社會生活細節無距離 量化研究更抽象遠離了日常生活

Page 47

2.     質化研究資料分析的技巧

(1)  連續的近似值: 不斷循環重複步驟直到最後的分析(使用老實的歸納法)

(2)  舉例法: 說故事 以故事題材故事化的方式來捕捉經驗現象的脈絡

(3)  分析比較(請注意):

一致法:發現個案的共通性,異中求同。

差異法(一致法的雙重應用): 先異中求同,再同中求異,以找

尋差異的原因。

(4)  範疇(名詞;術語)分析:

(5)  理念型、理想型(ideal type):德國社會學家Max Weber,研究者依自身的研究動機從部份經驗資料中彙整而成的純粹概念(表示它不一定完全逼真)。所謂不一定完全逼真表示:某種消極的、審慎的保守意涵,人類所有的術語並不能指出的概念完全貼近於現實。

(6)  事件結構分析(event-structure analysis, ESA): 幫助研究者組織事件的發生順序,促使我們看到因果關係。事件的流程圖。

 

Page 29

 

Leave a comment